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周末,一批上海干部在读《资本论》

本报记者王珍李小佳柳森

冬日,上海的周末,寒意料峭。然而,地处西南角的市委党校教室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时至今日,人类的社会生产条件已与马克思所在的时代发生很大变化。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都在创造价值,它们的贡献如何区分?”“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著作的吸引力,获得年轻人的认同?”问题一个接一个,老师有些应接不暇。这是第一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修班的教学现场,台下的学生大多是现职领导干部。

愿意来么?旁听也要来

本次研修班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以及市委党校三家联合主办。谈及办班初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必须建立在对于科学理论的认同上。希望通过学习原著,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

主办方最初有些担心:毕竟理论是枯燥的,开这个班会不会报名遇冷?干部会不会不爱听?为此,今年6月他们特意做了随机调查:“如果开一个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培训班,你们愿意来么?”得到的答复,几乎全部是肯定的。于是,办班的事就此落槌。面向全市80家单位广发“英雄帖”,报名对象主要是本市现职局级干部、局级后备干部、市管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后备人选,以及优秀年轻干部。最终首批59名学员于11月下旬正式开班“修炼”。第一周的课程结束后,很多学员纷纷跟主办方“求情”,希望能允许自己的同事来旁听。于是,从第二场开始,多了十几位“旁听生”。

学到什么?“久旱逢甘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很多,到底选哪几本作为授课内容?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主办方精心选取了《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几本著作,并邀请了长期从事相关原著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为讲课老师。有着丰富干部教学经验的市委党校表示,这些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

与普通公众不同,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培训,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普及,也不仅仅是解疑释惑,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换言之,要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学员金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权权表示,此次研修班让他有“久旱逢甘霖”之感。“这门课启发我进一步思考什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再度让我认识到,对马恩经典著作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只有用一种变化的眼光来看待经典著作及其背后的科学方法论,从中汲取养分,才能让马克思活在我们心中。”

激活理论?搭上时代脉搏才行

“真信基于真懂,真懂源于真学,真学赖于原著。”这是一位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写下的心得。在价值观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的今天,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必须要培养正确科学的思想方法,而所有的“根”就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

作为本次研修班上最年轻的学员,“80后”的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江山表示,记得大学时期,一位室友接触了西方经济学,立马被“征服”,甚至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直就是伪科学”,自己虽不赞同,却也拿不出反驳的理由。而在研修班上,中国人民大学林岗教授讲解《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西方经济学“科学面纱”背后的“现实苍白”。董江山感叹,如果当初那位同学能聆听到这样的讲解,恐怕就不会妄下判断了。下转5版

(上接第1版)市委党校冷鹤鸣教授讲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课获得了学员高度评价。问其授课秘诀,他表示,或许是因为自己采取了“读原典、想当代世界与中国的问题”的解读方式,在详细解析字里行间背后的逻辑结构和方法论的同时,注重对经典著作的当代意义的阐发,“干部们听了觉得有用了,能指导实际工作了,就会觉得你讲得好。”

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对此也有同感。其讲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学员评价为“多年来所听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好一课”。学员们找他聊天,最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今天的中国的意义”。吴晓明给出答案—“马克思的批判从来不是一味否定,而是澄清问题的前提,并且划定它的界限。有了这样一个范围,批判就能落实到社会现实中。这种批判方法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有重要意义。”

为何坚守?守护信仰基石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修班只是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上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守护城市的价值坐标释放着“正能量”。仅以今年为例,就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推出“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从哲学视角解答现代人困惑;连续第三年推出《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海报告》,全面详尽地概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热点、国内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年度热点,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年度热点;已连续举办9届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论坛”正在成为上海哲学社科学人每年期待的一场学术盛会,累积与会人数达到2700人次……

上海的坚守,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个自信”的响应,也是顺应快速变革社会中的需求—文化、精神、哲学复兴应当与经济复兴同步。现实中的诸多困惑、难题,需要更深层、更彻底的理论回应。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的今天,人们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理论的需求不是少了、而是更加具体和细分。比如,怎样使创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如何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我调节的有效结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握内在的经济发展规律。